日志
記恩我的國文啟蒙老師李品儀 (散文)
記恩我的國文啟蒙老師李品儀 (散文)(修改稿)
一九五八年九月一日,我第一次背上崇明土布制作的新書包跨進向化小學。其時,原屬江蘇省的崇明縣,剛被劃入上海市,市郊農村的小學教育是采用“一根竹竿插到底”,李老師從上海市第六師范學校畢業之后做老師,教我時已有五年的教齡。她是我的國文啟蒙老師,還是班主任,從我們的①年級開始,一直帶班到六年級小學畢業。
李老師二十剛出頭,青春煥發、朝氣蓬勃,為人爽氣、做事爽當,說話像開機關槍,走路像一陣風,頗有男子漢純爺們的風范。她高高的個子 圓圓的臉龐 長長的辮子。她慈眉善目、親切和藹,總是樂呵呵的,一笑就是兩個酒窩窩。
我自幼讀書是有問題的,就是“翹腳”的,不知怎么的,對于算術那是“馬尾巴穿豆腐”不值一提。但對于漢語拼音、國語及其作文 ,“心有靈犀一點通”,記得牢、學得好。譬如說,李老師教導的漢語拼音的聲母、韻母,前鼻音、后鼻音;國語重的古詩詞之背誦與現代文之賞析,寫作作文之“的”“得”“地”的精準運用;作文得要點:審題切題、謀篇布局、承前啟后、前后呼應以及形容詞和排比句的運用,力求文章內容得有血有肉、有滋有味、有繁有簡、詳略得當,文不喜平、文不厭改;散文的寫作,形散而神不散等一系列的經驗精髓。我極富悟性,聽得進、學得好、掌握得也好,由此打下了良好的文字童子功。
李老師教導我:不管將來做啥事體,舉例說要寫寫有關申請報告、總結報告,要寫寫信件、要寫寫公文、要寫寫日記等,語文總是顯得很重要。還有,不論是男生還是女生,一定得學著寫好我們中文所特有的四平八穩的方塊字,起碼力求寫寫端正,然后力求寫寫美觀。文如其人,字如其人,這是青少年們將來長大成人進入社會的一張靚麗名片,往往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好運。
李老師特意托人在上海城隍廟舊書攤上淘舊書淘到一本線裝古書《星錄小楷習字帖》送給我,囑咐我好好練字。她的教誨,使我受益匪淺、得益終身。
我讀小學五年級開始九學著寫稿投稿,《上海少年報》的編輯叔叔阿姨熱情地給我親筆信,寄來該報社的專用信封和空白方格稿紙,鼓勵我。
在我讀初二的時候,李老師為解決夫妻兩地分居獲請調,離開崇明遠赴蘭州。她的夫君楊先生是她的小學和中學時代的同學。楊先生在北京石油學院畢業后分配在蘭州石化,夫唱婦隨,李老師在蘭州石化職校當國文老師,定居在蘭州七里坪。
一九六八年春,我應征入伍在海軍舟山基地成為一名報務員。遵臺首長指示,我積極靈動地參與編輯墻報、出黑板報,宣傳毛主席的最高指示不過夜。李老師教給我的國文知識,大有發揮和作用。
我當兵期間,李老師給我寄來一本她用過的《新華四角號碼字典》,扉頁上蒼勁地寫著:學好中文,用好中文。
當李老師聞訊我在大連海運學院無線電系進修學習,高興地來信祝賀和囑咐我:如果說大學生是天之驕子,那么你們當海員的應更是驕子中的驕子。茫茫世界、蕓蕓眾生。我們中華民族有五十六個民族有十多億之眾,數數能有幾人有幸可當海員,經風雨、見世面,走出國門、周游世界?她還叮囑我,多自珍惜、好生學習。日后,上船遠航,不妨寫寫海員生活,寫寫異國他鄉的見聞,寫寫日記,無論是否發表、或自娛自樂,都是人生一大樂事也。
在我臨退休之前,在天遠工作的最后一條遠洋船舶、最后一個航次,船跑中韓航線。在韓國仁川港,我花五十美元購買了五盒參茶。不日,船抵卸上海港匯山碼頭,正趕上教師節,我在提籃橋郵局,把韓國參茶寄送給蘭州李老師,聊表尊師謝師之心意。
人生七十古來稀。不知不覺、歲月不饒人。今我虛齡七十一,李老師已高壽八十六啦。她時常打電話過來說,黃河之畔的蘭州,每年的十月份是蘭州最好的季節:金風送爽、瓜果飄香,歡迎來蘭州旅游。 (the end)
(字數 1492)
—作者:王德章 中遠海運(天津)退休報務員
中遠海運作協 會員
電話: 180-191-31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