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
好一碗蘭州拉面 (散文)
好一碗蘭州拉面 (散文)
西北游,我們夫婦下榻在蘭州和平飯店。前臺推薦介紹說,大門左拐、一箭之遙,就是全蘭州最好吃的“馬有才拉面店”?烧媸恰懊惶搨鳌,當我們尚在店外的十多米處,就已然聞得一縷縷拉面特有的清香,還聽得這一陣陣有客吸食拉面的咕嚕嚕的聲響,先聲奪人、激活味蕾! 我們不由得三步并作兩步進得店堂,第一視覺很是整潔、清爽,墻上的壁畫、桌上的小盆景,很養眼。顧客盈門、秩序井然,需要排隊。在靜候的半個小時里,我關注到在大門口內側的收銀臺上,有醒目的供應品種和價格:7元錢一客的面食,分為:粗面、細面、小闊面、刀削面或面片;9元錢一客的肉食,分為:牛肉(或牛雜),那牛肉是牛肉塊而不是牛肉片,有八、九塊,不但肉厚、塊大,而且牛肉是另供在一個小碟子里的。我們四人點的都叫牛肉拉面,只是各自點面的品種不同,我喜歡吃頗有筋道的、有嚼勁的粗面,西北人稱之為“炮仗”。
顧客落座之后,可以隔著透明的玻璃,清晰地看到一眾師傅們的操作全過程:揉面、抻面、拉面、配料和澆湯。店內的告示牌上列明不同拉面的樣品和價格,還有溫馨的一個小提示——
“親愛的顧客:您好!歡迎光臨和品嘗本店,有什么特別的拉面口味需求,請您說話。續面免費"。
店堂玻璃窗里的小碟子,陳列著各種各樣的醬菜、咸菜和涼拌蔬菜,統一售價,每碟2元人民幣。
稍傾。操作間里的拉面小哥一聲大喊:八十五號,這是我的號籌,我應聲自取,端出來的一大海碗“二白二青”的蘭州拉面,使得我的眼睛為之一亮、精神為之一振、口水為之一咽。我看這碗蘭州拉面:“一白”白的是采用上等小麥粉拉抻的白面食;“二白”白的是羊尾巴和羊骨頭熬出來的高湯;“一青”青的是伴隨著的有兩三片青蘿卜片,“二青”青的是撒漂有一小把切碎的青大蒜。好像是“青天白云”“彈眼落睛”,香氣撲鼻、沁入肺腑,令我情不自禁,暗暗叫好!馬有才的拉面,不但賣相好,味道也好?刹皇敲,吃面到最后、風卷殘云;吃面到最后、碗底朝天;喝湯到最后、滴水不剩,干凈滑爽得如同萬里無云、一片晴空。說起來真是難為情,最后舌頭還不由自主地舔喰著上下的兩片嘴層,掃蕩和回味著這難以忘懷的好滋味!
值得一提的是“邂逅”,同桌吃拉面的是一位身穿中國工商銀行統一制服職業裝的四十多歲大姐,她禮貌地詢問我們“是從哪里來的?”我們答“上!;她再問“你們上海人是習慣和喜歡吃大米飯的,怎么也喜歡吃蘭州拉面嗎?”我點點頭。她熱忱地介紹說:蘭州是蘭州拉面的故鄉,在我們蘭州,拉面店多如牛毛,吃來吃去,最好吃的蘭州拉面就數這家馬有才拉面店。我相信、我點贊、我嘆服:在這蘭州的所見所聞,讓我領教和品味到了什么是真正正宗的蘭州拉面、什么是地地道道的蘭州拉面、什么是貨真價實的蘭州拉面!
我好這一口“蘭州拉面”,始于那一年的上海電視臺的那一檔“美食”節目,介紹的是我居址附近水豐路上的杜記“天池拉面店”,被稱譽為上海灘上正宗的蘭州拉面:面條是和肉片摻和在一起的,主料是拉面、輔料所配的是三兩片狀似指甲、薄如錫紙的牛肉片;撒上的是一小撮的香菜葉。我曾一直誤以為這就是正統正宗的、原汁原味的蘭州拉面,于是,長期以來,隔三差五,從該店其起始售價的每客3.50元,吃到現今的每客18.00元人民幣,算是一位忠誠的鐵桿的“回頭客”老客戶,時常去光顧-“剎剎饞”。啥人曉得,這居然并不是真正正宗的蘭州拉面!
“不怕不識貨、只怕貨比貨”。人間萬物,若沒有比較、就沒有鑒別;若沒有鑒別、就沒有高低!鞍俾劜蝗缫灰姟,只有當我們親身經歷來到蘭州這才曉得:真正正宗的、好看又好吃的拉面在蘭州;而最好的一碗蘭州拉面當屬馬有才! (The end )(字數;1480)